無常

1581


  所謂「」,就是永遠不變,不會衰敗,甚至也不會消滅、死亡。

  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恆存在、永遠不變的。不管是物質界還是精神界,都是無常的,人最後會死,物最後會滅,這就是無常的道理。

  而佛教講的「無常」,往往是指人的死亡,所以佛教的無常觀,其實就是對「死」的看法及觀念;人對無常的感悟會有深淺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四種:

  第一種人,他看到花開花落,就體會到人生的無常,看到火葬場燒死屍的濃煙,就感覺到生死事大,就會去思維「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死了還有沒有死後的世界?如果沒有,那就一死百了;如果還有,死後會是怎樣的世界?是苦?是樂?」他會去思維這些問題,而想要去瞭解。如果真有死後的世界,那麼他要追尋絕對安樂的世界。這種人在佛門是根器比較敏銳的,只要看花朵開了,雖然生命非常燦爛,可是經過一段時間,花朵枯萎了、凋零了、掉落了,他當下就感覺自己跟花朵一樣。

  第二種人,他看到送葬的人群或是棺木、靈車經過,就體會總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從而引發學佛修行的心。

  第三種人,必須讓他看到自己的鄰居或朋友的死亡,或者參加了朋友的葬禮才體會到總有一天也會輪到自己, 因此想到非修行不可了。

  第四種人,必須等自己最親近、最關心、疼愛的人,譬如自己的父親、母親或兄弟死去了,他才會警覺到自己不久也會像他們那樣。如果連親人死亡,也沒有深切的感受,直到自己年紀衰老,重病在身,才感覺無常,這是比較遲鈍的人。若是連自己老病來臨,也不覺得無常已經迫在眉睫,那真的是毫無無常感的人。沒有無常感的人比較沒有宗教情操,也不會去追求宗教的信仰,並進一步修行。

  正所謂「莫謂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我們常以為人老才會死、生病才會死,其實不然,無常來臨就會死,不論健康、生病、老年、少年都一樣。何況,死本來就是必然的現象,有生就有死。跟死沒有緣分的人,世界上一個也沒有,這個地球上大約有七十億人口,在一百年之內幾乎都會死。一般人對死都非常忌諱, 有人看到死、 聽到死、 想到死, 都說是不吉利的,所以大樓電梯很少有四樓的號碼,醫院裡面也沒有四號病房,這就表示人對死的恐懼。但是再怎樣恐懼,也非面對不可;無論怎麼逃避它,最後還是會被死所逼迫而痛苦;正因為如此,佛教才重視死,重視無常,目的是要超越它。

  在佛講說的眾多法門當中,念佛法門就是最方便、最容易、功德又殊勝,能當生直接了脫生死,永離輪迴,且必定成佛的法門。不管在家、出家,男眾、女眾,有沒有深入經藏都沒關係,只要有往生極樂的願心,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以目前的身份、工作、環境,只要有時間就念佛,隨你的根性能怎麼念就怎麼念,能念多少就念多少,這樣不只現生蒙受阿彌陀佛光明的保護, 消災免難、 逢凶化吉, 增福延壽, 臨終更能往生極樂世界, 徹徹底底地解決無常, 超越生死輪迴。

  因此,如果我們的無常觀很深, 又願生極樂、 稱念彌陀名號, 那麼保證今生今世就能超越輪迴, 往生極樂。

標籤: 慧淨法師, 無常, 1848, 念佛法門, 南無阿彌陀佛, 無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