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年表

2163


慧淨法師 編

佛曆 公 元 中國紀元 干支 善導年齡 善導事蹟 其他紀事
611 67
後漢明帝
永平十年
丁卯
生前
五四六
  佛教由迦葉摩騰、竺法蘭始傳中國。
796 252
齊王
嘉平四年
壬申
生前
三六一
  《無量壽經》由康僧鎧譯出。
一說308年竺法護譯出。
878 334
晉成帝
咸和九年
甲午
生前
二七九
  淨土宗初祖慧遠出生。
946 402
晉安帝
元興元年
壬寅
生前
二一一
  《阿彌陀經》由鳩摩羅什譯出。
956 412
晉安帝
義熙八年
壬子
生前
二○一
  《易行品》由鳩摩羅什譯出。
960 416
晉安帝
義熙
十二年
丙辰
生前
一九七
  八月,慧遠往生(八三歲)(一說四一五、四一七)。
968 424
宋文帝
元嘉元年
甲子
生前
一八九
  《觀無量壽經》由畺良耶舍譯出。
990 446
宋文帝
元嘉二三年
丙戌
生前
一六七
  三月,北魏詔令諸州厲行廢佛政策(三武一宗法難之第一),盡誅長安沙門,破壞一切經典圖像,北魏佛教遂遭毀滅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
996 452
元嘉二九年
壬辰
生前
一六一
  北魏太武帝被弒而亡。
十二月,北魏文成帝詔令復興佛教。
1020 476
宋明帝
元徽四年
丙辰
生前
一三七
  淨宗祖師曇鸞出生於大同府雁門(山西省代縣,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1067 523
梁武帝
普通四年
癸卯
生前
九十
  淨影寺慧遠出生。
1073 529
梁武帝
中大通
元年
己酉
生前
八四
  《往生論》由菩提流支譯出。
曇鸞遇菩提流支於洛陽,並撰《往生論註》,闡釋他力淨土教,為淨土宗之開宗奠基。若曇鸞不遇流支,則無道綽、善導,頂禮菩提流支,頂禮曇鸞大師。
1082 538
梁武帝
大同四年
戊午
生前
七五
  天台宗智顗出生。
1093 549
梁武帝
太清三年
己巳
生前
六四
  三論宗吉藏(嘉祥)出生。
1098 554
梁元帝
承聖三年
甲戌
生前
五九
  曇鸞往生(七九歲,北齊天保五年)。
一說東魏興和四年(542)。
1106 562
陳文帝
天喜三年
壬午
生前
五一
  淨宗祖師道綽出生於并州汶水(山西省文縣)或謂并州晉陽(北齊武成帝河清元年)。
距曇鸞往生八年。
1119 574
陳宣帝
太建六年
甲午
生前
三九
  五月,北周武帝廢止佛道二教,損毀經像,盡迫僧道還俗(三武一宗法難之第二)。
五七八年,武帝崩(三六歲)。
五八○年,北周復興佛道二教。
1133 589
隋文帝
開皇九年
己酉
生前
二四
  隋朝統一中國,南北朝告終。
1136 592
開皇
十二年
壬子
生前
二一
  淨影寺慧遠寂(七六歲)。
1140 596
開皇
十六年
丙辰
生前
一七
  南山律宗道宣出生。
1141 597
開皇
十七年
丁巳
生前
十六
  天台宗智顗寂於石城寺(六十歲)。
1144 600
開皇
二十年
庚申
生前
十三
  日本首次遣使入隋。
玄奘出生(一說六○二)。
1145 601
隋文帝
仁壽元年
辛酉
生前
十二
  敕令於全國一一三州建立舍利塔。
1148 604
仁壽四年
甲子
生前
  四月,日本聖德太子發布十七條憲法,其中規定禮敬三寶。
1149 605
隋煬帝
大業元年
乙丑
生前
  十月,帝臨幸天台山,敕賜「國清寺」之額。
靜琬於房山雲居寺著手石刻大藏經。
1151 607
大業三年
丁卯
生前
  一月,敕令諸州請度僧千人。
日本第二次遣隋使中,有僧數十人來華。
1153 609
大業五年
己巳
生前
  道綽詣玄中寺,歸入淨土門,時年四十八歲,曇鸞滅後六十九年,成為曇鸞滅後弟子。
1157 613
大業九年
癸酉
姓朱,安徽泗州人(瑞應刪傳)。
山東臨淄人(新修往生傳,佛祖統紀二八)。
 
1162 618
唐高祖
武德元年
戊寅
  隋煬帝被弒。
唐朝建國,高祖於太極殿設無遮大會。
1167 623
武德六年
癸未
一一
於諸城縣依明勝法師出家,學《維摩經》、《法華經》。 五月,三論宗吉藏寂(七五歲)。
1170 626
武德九年
丙戌
一四
  五月,佛道二教徒論爭故,敕令沙汰佛道二教,京留三寺二觀,諸州各留一寺一觀,置僧千人,餘皆廢除或令還俗。
1174 630
唐太宗
貞觀四年
庚寅
一八
見極樂變相圖,深受感動,發願生心。 八月,日本首次遣使入唐。
1175 631
貞觀五年
辛卯
一九
  波斯穆護何祿傳入祅教。
1176 632
貞觀六年
壬辰
二十
受具足戒。
與妙開律師共看《觀經》,悲喜交集,確信唯此是出離解脫之法門。
八月,日本留學僧靈雲、僧旻等人隨唐使歸國。
八月,章安灌頂寂於國清寺(七二歲)。
法相宗窺基生於長安。
1177 633
貞觀七年
癸巳
二一
二十幾歲,便依《觀經》證入三昧,古今高僧,少出其右。  
1179 635
貞觀九年
乙未
二三
周遊寰宇,求訪道津。
前往玄中寺,師事道綽禪師,受淨土教。
相部律宗法勵寂(七六歲)。
唐太宗行幸太原,訪玄中寺道綽禪師,祈禱文德皇后病癒。
羅馬阿羅本始傳景教。
1180 636
貞觀十年
丙申
二四
  九月,攝論宗道英寂。
1182 638
貞觀
十二年
戊戌
二六
  禪宗六祖慧能,生於南海新興(廣東省)。
1183 639
貞觀
十三年
己亥
二七
  大師弟子懷惲出生。
十二月,地論宗曇榮寂(八五歲)。
1184 640
貞觀
十四年
庚子
二八
  十一月,華嚴宗初祖杜順寂(八四歲)。
七月,法琳寂(六九歲)。
文成公主下嫁西藏王棄宗弄讚(松贊干布)。
1187 643
貞觀
十七年
癸卯
三一
  華嚴宗三祖賢首(法藏)生於長安。
1189 645
貞觀
十九年
乙巳
三三
從玄中寺返終南山悟真寺,嚴持戒律,一心念佛(一說二八歲時)。
大師念佛精至,每念一聲,便口出一道光明,聲聲佛號,聲聲光明,故時人尊稱「光明和尚」。
當時亦於國際都市之長安光明寺、慈恩寺、實際寺等熱烈教化,書寫《阿彌陀經》贈與信眾,其數十萬,信者不計其數。
一月,玄奘從印度返抵長安。
道宣撰《續高僧傳》,《傳》中預先記載大師事蹟。
大師人尚在世,時又年輕,已入《高僧傳》,大師高德,於此可知。
道綽往生(八四歲)。
1192 648
貞觀
二二年
戊申
三六
為大慈恩寺落成法會五十大德之一。
某一期間住錫於大慈恩寺。
畫淨土變相圖三百鋪,盛行教化。
高宗為皇太子時,為母后薦福,於長安建立大慈恩寺,於寺西北隅建造譯經院。
窺基出家。
義淨出家。
1193 649
貞觀
二三年
己酉
三七
  淨土宗迦才往生。
1194 650
唐高宗
永徽元年
庚戍
三八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由玄奘譯出。
1195 651
永徽二年
辛亥
三九
  禪宗四祖道信寂(七二歲)。
1199 655
永徽六年
乙卯
四三
  大師弟子淨業出生。
1207 663
唐高宗
龍朔三年
癸亥
五一
住於實際寺,為檢校僧。  
1208 664
唐高宗
麒德元年
甲子
五二
  二月,玄奘寂於玉華宮(六三歲,一說六五歲)。
1211 667
唐高宗
乾封二年
丁卯
五五
  南山律宗道宣寂(七二歲)。
1212 668
唐高宗
總章元年
戊辰
五六
  懷惲(三十歲)於西門寺依大師出家,後為實際寺住持。
十月,華嚴二祖智儼寂(六七歲)。
1215 671
唐高宗
咸亨二年
辛未
五九
   
1216 672
咸亨三年
壬申
六○
自今年至六七五(上元二年)之三年間,因深諳佛教藝術,乃被征召入宮,奉敕前往洛陽龍門山檢校 (監督)彫刻八十五尺之石龕大毘盧舍那佛像,並監造龍門最大寺院奉先寺。  
1218 674
唐高宗
上元元年
甲戌
六二
  宗五祖弘忍寂(七四歲),一說六七五年。
1220 676
唐高宗
儀鳳元年
丙子
六四
於長安熱心教化之餘,撰著《五部九卷》並《彌陀經義》等淨宗寶典。
此頃,京華諸州,受大師教化,修梵行而念佛,日得一萬五千至十萬遍者,及得念佛三昧,往生淨土者,不可知數。
古今祖師,自得三昧者不多,何況更教信眾,又令如此眾多信眾證得三昧,是知大師德化,不可思議。
約於此頃,懷感師事大師,受大師之教,精虔念佛三年,終於證得念佛三昧,後著《淨土群疑論》七卷,以釋淨土諸疑。
約於此頃,大師在西京寺內,與金剛法師較量念佛勝劣,大師以如意杖指一堂中佛像,像皆放光。
 
1224 680
唐高宗
永隆元年
庚辰
六八
  淨土宗慈愍三藏(慧日大師)出生。
十一月,天台宗二祖智威寂(七八歲)。
1225 681
永隆二年
辛巳
六九
三月十四日,化緣圓滿,回歸極樂(新修往生傳)。
三月二十七日寂(帝王年代錄)。
此年由僧義法師撰《唐慈恩寺善導禪師塔碑》樹立於慈恩寺,彰顯大師偉德,長存景仰。
1233 689
武則天
永昌元年
己丑
滅後
八年
  善導大師圓寂後,唐高宗和武則天為紀念大師偉業,乃敕門弟懷惲於長安鳳城之南神禾原建立大師崇靈塔十三層,並建造香積寺,殿堂崢嶸,雄偉壯觀。
1245 701
武則天
大足元年
辛丑
滅後
二十
  十月,大師弟子懷惲往生(六二歲)。
1256 712
唐玄宗
先天元年
壬子
滅後
三一
  淨土宗承遠出生。
六月,大師弟子淨業往生(五八歲)。
十一月,華嚴宗三祖賢首寂(七十歲)。
1257 713
先天二年
癸丑
滅後
三二
  一月,義淨寂(七五歲)。
八月禪宗六祖慧能寂(七六歲)。
1277 733
唐玄宗
開元
二一年
癸酉
滅後
五二
  大師著《往生禮讚》傳入日本。
1288 744
唐玄宗
天寶三年
甲申
滅後
六三
  大師著《觀經四帖疏》於此年已在日本傳寫,可知此《疏》早已傳入日本。
1292 748
天寶七年
戊子
滅後
六七
  慈愍往生(六九歲)。
1329 785
唐德宗
貞元元年
乙丑
滅後
一○四
  少康於貞元之初,在洛陽白馬寺見大師《西方化導文》放光,又於長安大師影堂蒙大師化身開示,遂歸心淨土,私淑大師,自行化他,唯事念佛。
其念佛佛從口出,與大師念佛光從口出,同一高德,故有「後善導」之稱,後世尊為淨土宗五祖。
1346 802
貞元
十八年
壬午
滅後
一二一
  承遠往生(九一歲)。
1349 805
貞元
二一年
乙酉
滅後
一二四
  十月,少康(後善導)往生。
1382 838
唐文宗
開成三年
戊午
滅後
一五七
  淨土宗法照往生(或說八三二。出生時間不詳)。
1383 839
開成四年
己未
滅後
一五八
  大師著《觀念法門》、《法事讚》、《般舟讚》傳入日本。
1386 842
唐武宗
會昌二年
壬戊
滅後
一六一
  五月,武宗滅佛(至八四五年,為三武一宗法難之第三),寺皆廢棄,逼令僧尼還俗,佛像、鐘、磬,改鑄錢幣或農具,史稱「會昌法難」,為四大法難中最慘烈。
八四六年三月,武宗崩(三三歲)。
翌年(唐宣宗大中元年)三月,下敕恢復全國佛寺。
1395 851
唐宣宗
大中五年
辛未
滅後
一七○
  大中五年,志遇法師撰寫《唐慈恩寺善導和尚塔銘》樹立於慈恩寺。
可知大師曾長期住於慈恩寺,而其感化之深,功勳之隆,致使後人一而再地為其樹碑,長存感恩,永貽懷念。
1499 955
後周世宗
顯德二年
乙卯
滅後
二七四
  世宗實行排佛政策,詔令廢止佛寺,毀佛像,收鐘、磬、鈸、鐸之類鑄錢(三武一宗法難之第四 )。
顯德六年,世宗胸發瘡疽而殂。
翌年,宋太祖統一天下,下詔復寺立像,佛教始告復甦。
《五部九卷》並《往生論註》、《安樂集》等淨宗寶典,大約毀於此之法難。
1576 1032
宋仁宗
明道元年
壬申
滅後
三五一
  約於此後,智榮禪師崇仰大師高德,於大師法像銘文讚言:「善導阿彌陀佛化身。稱佛六字:即歎佛、即懺悔、即發願迴向、一切善根莊嚴淨土。」
1677 1133
唐宋高宗
紹興三年
癸丑申
滅後
四五二
  四月七日,日本淨土宗開祖法然出生。
1705 1161
紹興
三一年
辛巳
滅後
四八○
  二月一日,南宋曇省律師深仰大師高德,於大師法像銘偈讚言:
善導念佛,佛從口出,信者皆見, 知非幻術。是心是佛,人人具足, 欲如善導,妙在純熟。心池水靜, 佛月垂影,業風起波,生佛殊迥。
1712 1168
南宋孝宗
乾道四年
戊子
滅後
四八七
  九月,日僧重源(法然弟子)入宋攜帶「淨土五祖像」回日本。
1719 1175
南宋孝宗
淳熙二年
乙未
滅後
四九四
  春,法然(四三歲)第八遍閱讀善導《觀經四帖疏》至〈散善義〉「正定業」之文,忽悟彌陀救度之理,遂徹底歸入淨土門。
一夜,大師現於法然夢中,證明傳承無誤,預記弘傳廣遠。蒙此夢印證,法然乃開宗立教,建立日本「淨土宗」;而此靈夢,有「二祖對面」之美稱。
1756 1212
南宋寧宗
嘉定五年
壬申
滅後
五三一
  正月二五日,法然回歸極樂(八十歲)。
1757 1213
嘉定六年
癸酉
滅後
五三二
  日僧明信入宋尋覓大師所有著作,毫無所獲,空手而歸。
2405 1861
清文帝
咸豐
十一年
辛酉
滅後
一一八○
  十二月十二日,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出生於陜西合陽。
印光大師極度仰讚大師而言:「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智慧,有大神通,所說等同佛說。」
2435 1891
清德宗
光緒
十七年
辛卯
滅後
一二一○
  大師《五部九卷》回歸祖國。
2443 1899
光緒
二五年
己亥
滅後
一二一八
  日本探險隊在吐魯番(新彊省)發掘到大師真蹟之《阿彌陀經》及「淨土變相圖」。大師真蹟,遠傳西域,教化之廣,令人驚歎。
2484 1940
民國
廿九年
庚辰
滅後
一二五九
  十一月四日,印光往生(八十歲)。
2510 1966
民國
五五年
丙午
滅後
一二八五
  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1966-1976),搗毀寺廟,焚燒經像,盡迫僧尼還俗,中國佛教滅亡(台灣除外)。
2522 1978
民國
六七年
戊午
滅後
一二九七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允許部份佛教恢復,非宗教場所,仍禁止佈教。
2524 1980
民國
六九年
庚申
滅後
一二九九
  五月十四日,中日兩國佛教徒在兩國淨土宗的共同祖庭--復建中的香積寺,聯合舉辦紀念大師往生一千三百年的大型讚仰法會。

標籤: 善導大師, 慧淨法師, 淨土宗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