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願傳承解》第13講

78


第十八願講話 慧淨法師 講述   淨宗法師依此開講《第十八願傳承解》,共五十二講。



《第十八願傳承解》第13講 彌陀悲心五點

常沒

  「常沒」:就是指墮落三惡道的意思。就好像在大海裏面浮沉,浮起來吸幾口空氣-- 就是生而為人,或是生在天上,但仍然是那麼苦;而沒下去-- 就是墮三惡道,地獄、餓鬼,就是純粹的大苦,即使是畜生,弱肉強食,最後一刀也是痛苦無邊。

溺水喻

  善導大師繼續說: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好像沉溺在水中的人,一定要特別地、專門地先去救度他,這時不救就來不及了。處在岸上的人,救度不救度,根本沒關係,因為他沒有溺水的危險性。

  其實我們眾生都如溺水,只要我們體會到自己是個溺水的人的話,就會依靠彌陀的救度;若是沒有體會到自己是溺水的人,就跟彌陀的救度無緣。

躬身入海喻

  我溺大海,岸上眾人皆大呼:「努力往上游!爬上來!爬上來!」

  唯有一人,躬身入海,救我於岸。
  岸上眾人者,其他諸行也;躬身入海者,彌陀一佛也。

  岸上眾人大聲叫我們努力游泳、往上爬的,是指聖道門,自力、雜行、苦行。

  只有一人躬身入海、抱我上岸的,是指淨土門彌陀救度的他力、易行、安樂。

彌陀獨尊、彌陀唯一

  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能救度我們?只有這個彌陀救度的淨土法門。十方諸佛,雖有悲心,不能救我們。只有彌陀,願行具足,能夠救我們。所以,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法門能夠救度溺水之人了。釋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所講的法,處處都在指歸淨土,有一句話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趨向」。也就是說,自古以來的修行者,最後大都趨向極樂世界,讓彌陀救度。釋迦牟尼佛千經萬論都在介紹阿彌陀佛的救度-- 純粹講淨土法門的經典,是淨土三經,附帶講淨土法門的經典,也有兩百多部。可以說,十方諸佛雖多,法門也無量,可是只有阿彌陀佛才能夠救度我們。

  我們學淨土法門的人,就要有這種認識。淨土法門有一個特色,就是「彌陀獨尊、彌陀唯一」,其他的法門看起來固然也好,但如果不能讓我們劣根眾生受益,就和我們無關了。

五逆謗法,乘願往生

  善導大師言: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

  阿彌陀佛的願力,能夠消滅五逆十惡的罪,而使造作五逆十惡的人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沒有彌陀的願力,五逆十惡的罪應該墮落地獄,謗法闡提也是一樣;由於有彌陀的願力,他們迴心,願生極樂,稱念名號,當下也能往生。

  這就顯示阿彌陀佛所說的「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真的是一個廣大無邊的法門,對十方眾生毫無揀擇,連逆謗闡提都能往生,其他人當然更能往生。

自覺逆惡

  我們要把自己看成是五逆十惡的人。五逆十惡的人之所以當下能夠往生,是因為他後無退路;我們也自視為五逆十惡的人,後退無路,我們的往生就更可靠,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能夠使五逆十惡、謗法闡提,都能罪業消滅、往生淨土,唯有靠彌陀的願力。

四、亦使成佛

《西方要訣》

  慈恩大師在《西方要訣》說:
  彌陀萬行,成此果名;但能稱名,具包眾德;故成大善,決定往生。

萬行結晶

  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為眾生發願、為眾生修行,他的萬行成就了、圓滿了,才完成阿彌陀佛這尊佛,才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可見,這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萬行的結晶。因為阿彌陀佛是為了十方眾生才發這個願、修這個行的,所以,這個萬行的結晶,就是十方眾生的,為眾生所有,我們要領受。

稱名大善

  至於怎麼樣領受?

  「但能稱名,具包眾德」:只要我們「專稱彌陀佛名」,就能夠很容易、很方便地具足這一切萬行,所以說「具包眾德」-- 具足、包含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

  「故成大善」:念佛人不假方便自然擁有大善、成就大善,而絕對往生極樂。

  所以,不管五逆十惡,不管謗法闡提,他只要能夠迴心念佛、願生淨土,都能夠往生;彌陀的萬行就是他的萬行,他雖然一生沒有修行,也等於擁有這些萬行;沒有發願,也等於擁有這些大願,因為背後有彌陀的慈悲,有彌陀的願力

  法然上人講了兩句話,意義很好:
  弘願一稱,萬行宗致;
  果號三字,眾德根源。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就是弘願,第十八願的成就,就是成就了這句名號,而這句名號是萬行的歸宗結頂,所以,只要我們專一稱念這句名號,自然就擁有了萬行。

  「果號三字」:「阿彌陀」這三個字,是眾德的根源,只要我們稱念,自然就有了眾德。

  法然上人又說:
  萬善妙體即名號六字,
  恆沙功德備口稱一行。

  萬善就是六度萬行,八萬四千法門、三藏十二部經的功德就是萬善。萬善的體在哪裡?就是這六字名號。這六字名號,等於具備了恆沙的功德,只要用口去專一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擁有了恆沙的功德。

  五逆十惡,謗法闡提,他最後臨終的時候,地獄之火在他面前燃燒,他在惶恐無助、慌亂徬徨之下,出口稱念六字名號,他也不曉得他念的這六字名號是什麼意義、有什麼功能,可是他照樣擺脫了地獄之火的燃燒,離開了三界六道的輪迴,而往生到極樂世界,跟剛剛所講的「五乘齊入」,同樣「至不退轉」,同樣「一生補處」,這都是因為背後有阿彌陀佛的願力。

法滅眾生包含在內

  我們再來看《法然上人全集》所講的一段:
  凡夫聖人、善人惡人、有智無智、有罪無罪、持戒破戒、
  男女老少、在家出家、佛世法滅,悉皆包含。

  這段話是在解釋「十方眾生」是怎麼樣的眾生。法然上人在這裏所說的「十方眾生」,就包含聖人、凡夫,凡夫之中的善人、惡人,有智慧、沒智慧,或有罪、無罪(不過世間的人都是有罪的,沒有無罪的,無罪除非是羅漢),持戒、破戒,男女、老少,在家眾、出家眾;「佛世」就是佛陀還在世的正法時代;「法滅」就是過了像法時代一千年、末法時代一萬年之後,那時所有的經典都消失了,三寶都沒有了,只剩下這部《無量壽經》,所以叫「法滅」。連法滅時代的眾生也都通通包含在「十方眾生」之內。

  由這幾句話就曉得,十方眾生真的是包含所有的眾生。那麼,消極地講,是「不論任何眾生」,積極地講,是「包含任何眾生」,沒有眾生不被「十方眾生」所包含。

不久成佛

  任何眾生,都能往生,都必成佛。如《莊嚴經》言:
  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平等覺經》言:「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大阿彌陀經》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說經行道皆如佛。

  《莊嚴經》言:「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五、自覺為我一人

  再來,「十方眾生」是指誰?是指我自己,是指大家本身。為什麼?大家有時候會疑慮:「十方眾生」包含聖人,包含凡夫,包含善人,包含惡人,大概⋯⋯不會包含我吧!

  大家會不會這樣想?事實上,反而要將「十方眾生」想成:即使不包含別人,但一定包含我;即使不為了別人,可是獨獨為了我。因為唯我自己才是極惡重罪的人,除了彌陀,沒有第二條路!沒有第二尊佛能夠救我!沒有第二個法門能夠度我-- 要這樣想。

  所以,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是主動、平等、無差別、不講任何條件地救度的法門,任何人都是被救之人,任何時都是被救之時,任何處都是被救之處。所以,讓我們每一個人最後都有希望、都有光明。

標籤: 第十八願講話, 慧淨法師, 第十八願傳承解, 淨宗法師, 躬身入海喻, 溺水喻, 西方要訣, 莊嚴經, 平等覺經, 大阿彌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