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事讚》卷下
3702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 卷下
沙門 善導 集記
貳、轉經分 | 高座入文 | |
一、序分段 |
1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㈠讚教興 | 諸佛大悲心無二 方便化門等無殊 | |
方便化門 | 捨彼莊嚴無勝土 八相示現出閻浮 | |
或現真形而利物 或同雜類化凡愚 分身六道無停息 變現隨宜度有流 有流見解心非一 故有八萬四千門 |
||
同別深致 |
門門不同亦非別 別別之門還是同 同故即是如來致 別故復是慈悲心 |
|
悲緣罪根 |
悲心念念緣三界 人天四趣罪根深 過現諸佛皆來化 無明業障不相逢 慚愧釋迦弘誓重 不捨娑婆十惡業 |
|
勸歸淨土 |
稀遇道場聞淨土 騰神永逝出煩籠 眾等傷心共悲嘆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㈡讚教主 | 釋迦如來成正覺 四十九載度眾生 | |
成覺行化 |
五天竺國皆行化 邪魔外道盡歸宗 天上天下無過佛 慈悲救苦實難逢 |
|
隨他教益 |
或放神光遍六道 蒙光觸者起慈心 或住或來皆盡益 三塗永絕斷追尋 或震大地山河海 為覺萌冥信未深 |
|
隨自教益 | 或自說法教相勸 展轉相將入法林 | |
勸歸淨土 | 法林即是彌陀國 逍遙快樂不相侵 | |
眾等傾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㈢讚徒眾 | 如來教法元無二 正為眾生機不同 | |
1.聲聞眾 | 一音演說隨緣悟 不留殘結證生空 | |
或現神通或說法 或服外道滅魔蹤 自利一身雖免縛 悲心普益絕無功 灰身滅智無餘證 二萬劫盡復生心 生心覺動身還現 諸佛先教發大乘 眾等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下接高讚云 高接下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2.菩薩眾 | 菩薩大眾無央數 文殊師利最為尊 | |
發大慈悲行苦行 不違弘願度眾生 或現上好莊嚴相 或現上好莊嚴身 含靈睹見皆生喜 為說妙法入真門 十方佛國身皆到 助佛神化轉法輪 眾等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3.雜類眾 | 佛與聲聞菩薩眾 同遊舍衛住祇園 | |
開淨土門 | 願閉三塗絕六道 開顯無生淨土門 | |
人天大眾皆來集 瞻仰尊顏聽未聞 見佛聞經同得悟 畢命傾心入寶蓮 誓到彌陀安養界 還來穢國度人天 願我慈悲無際限 長時長劫報慈恩 眾等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二、略讚依正段 | 2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 |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釋爾時 釋佛告 釋從是 |
人天大眾皆圍繞 傾心合掌願聞經 佛知凡聖機時悟 即告舍利用心聽 |
|
餘土難生 | 一切佛土皆嚴淨 凡夫亂想恐難生 | |
別指西方 |
如來別指西方國 從是超過十萬億 七寶莊嚴最為勝 聖眾人天壽命長 |
|
現在說法 | 佛號彌陀常說法 極樂眾生障自亡 眾等迴心願生彼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三、七重行樹段 | 3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曰極樂。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㈠勸厭欣 愚迷輪轉 | 三界眾生無智慧 惛惛六道內安身 | |
愚故不聞 | 諸佛慈心為說法 聾盲觝突伴不聞 | |
臨終悔懼 |
忽爾無常苦來逼 精神錯亂始驚忙 萬事家生皆捨離 專心發願向西方 |
|
舉勝益勸 | 彌陀名號相續念 化佛菩薩眼前行 | |
或與華臺或授手 須臾命盡佛迎將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㈡讚當文 | ||
喜初見淨土 | 歷劫以來未聞見 西方淨土寶莊嚴 | |
釋七重羅網 |
地上虛空皆遍滿 珠羅寶網百千重 一一網羅結珍寶 玲瓏雜色盡暉光 |
|
釋七重行樹 | 寶樹枝條異相間 行行整直巧相當 | |
結彌陀願力 |
此是彌陀悲願力 無衰無變湛然常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四、寶池蓮花段 |
4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 |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極樂世界廣清淨 地上莊嚴難可量 |
||
釋德水底沙 明階道岸樓 明七寶嚴飾 顯寶華神德 |
八功香池流遍滿 底布金沙照異光 四邊階道非一色 岸上重樓百萬行 真珠瑪瑙相映飾 四種蓮華開即香 十方人天得生者 各坐一箇聽真常 |
|
是故彼國名極樂 眾等持華來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五、天樂雨花段 |
5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國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 |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釋彼佛國土 釋黃金為地 釋雨華說法 釋各以衣裓 明修供滅障 顯隨心所欲 釋即以食時 |
彌陀佛國最為勝 廣大寬平實是精 天樂音聲常遍滿 黃金為地間奇珍 晝夜六時華自散 法音常說自然聞 彼國眾生更無事 衣裓盛華詣十方 一一親承修供養 塵勞垢習永消亡 種種隨心皆稱意 無不利益是真常 欻爾飛騰還本國 飯食經行七寶臺 |
|
眾等傾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六、鳥樹說法段 |
6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 |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㈠勸欣慕淨土 明曠劫未聞 明一心執持 明迎接之益 |
道場清淨稀難見 彌陀淨土甚難聞 難聞難見今得會 如說修行專意專 願佛慈悲遙攝受 臨終寶座現其前 既見華臺心踴躍 從佛逍遙歸自然 |
|
報土妙益 |
自然即是彌陀國 無漏無生還即真 行來進止常隨佛 證得無為法性身 |
|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㈡讚寶鳥說法 釋鳥音說法 釋出和雅音 釋如是等法 |
極樂莊嚴間雜寶 實是稀奇聞未聞 寶鳥臨空讚佛會 文文句句理相同 晝夜連聲無有息 哀婉雅亮發人心 或說五根七覺分 或說八聖慈悲門 |
|
或說他方離惡道 或說地獄封人天 或說長時修苦行 或說無上菩提因 或說散善波羅蜜 或說定慧入深禪 |
||
釋聞是音已 | 菩薩聲聞聞此法 處處分身轉法輪 | |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㈢讚無情說法 釋佛所變化 |
極樂莊嚴出三界 人天雜類等無為 法藏行因廣弘願 設我得佛現稀奇 |
|
現稀奇之相 | 或現鳥身能說法 或現無請能應機 | |
或使微波出妙響 或使林樹讚慈悲 或使風光相應動 或令羅網說音辭 一切莊嚴聲遍滿 恆沙天樂自依時 |
||
結變化所作 歡喜慚謝 誓期往生 |
為引他方凡聖類 故佛現此不思議 我等聞之身毛豎 碎骨慚謝阿彌師 一受專精不惜命 須臾即到豈為遲 |
|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下接高讚云 高接下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㈣總結讚依報 明真淨報土 |
彌陀佛國真嚴淨 三惡六道永無名 事事莊嚴難可識 種種妙微甚為精 |
|
地上莊嚴 | 地迥寬平眾寶間 一一同耀五百光 | |
一一光成寶臺座 一一座上百千堂 千堂化佛塵沙會 眾生入者共相量 |
||
空裏莊嚴 |
無數音聲遊空轉 化天童子散華香 晝夜六時無間息 地上虛空難可量 |
|
寶池莊嚴 |
八德香池隨意入 灌注由人無淺深 或出或沒三禪樂 徐徐相喚入檀林 |
|
寶林莊嚴 |
檀林寶座行行別 聖眾猶若超日月 日月即是長時劫 或坐或立或遊方 |
|
聞法超證 故明極樂 |
到處唯聞無上法 永絕凡夫生死殃 是故彼國名安樂 眾等迴心願往生 |
|
往生彼國無餘事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七、彌陀名義段 |
7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
|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㈠讚果德光壽 讚壽德 讚光德 |
果得涅槃常住世 壽命延長難可量 千劫萬劫恒沙劫 兆載永劫亦無央 一坐無移亦不動 徹窮後際放身光 |
|
明光壽攝化 |
靈儀相好真金色 巍巍獨坐度眾生 十方凡聖專心向 分身遣化往相迎 |
|
一念乘空入佛會 身色壽命盡皆平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㈡讚歷劫行願 因行 |
彼佛從因行苦行 勇猛專精無退時 一坐百劫長時劫 難作能作不生疲 |
|
利生 | 自利利他同斷惡 不捨怨憎由大悲 | |
同因同果 | 有識含靈皆普化 同因同行至菩提 | |
誓願莊嚴清淨土 見聞歡喜證無為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㈢讚十劫度生 |
彌陀化主當心坐 華臺獨迥最為精 百億摩尼間雜寶 葉葉莊嚴相自成 |
|
釋成佛十劫 顯放光度生 明往生即證 |
正坐以來經十劫 心緣法界照慈光 蒙光觸者塵勞滅 臨終見佛往西方 到彼華開入大會 無明煩惱自然亡 三明自然乘佛願 須臾合掌得神通 |
|
弟子無量 | 彼佛聲聞菩薩眾 塵沙算數亦難窮 | |
願我今生強發意 畢命往彼聖人叢 眾等傾心願往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八、生皆不退段 | 8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 |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㈠勸厭苦 釋又舍利弗 廣明眾生苦 |
釋迦如來告身子 即是普告苦眾生 娑婆六道非安處 冥冥長夜闇中行 聖化同居不相識 動生瞋毒鬥無明 |
|
為此無明繫六道 愛憎高下何時平 既無善業排生死 由貪造罪未心驚 犯此人皮裹驢骨 三塗自入不須爭 |
||
結眾生厭離 | 我等聞之心髓痛 誓願頓捨世間榮 | |
普願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二)讚當文 釋眾生生者 釋阿鞞跋致 釋其中多有 釋上善一處 |
娑婆極苦非生處 極樂無為實是精 九品俱迴得不退 阿鞞跋致即無生 非直初生無限極 十地以下劫難窮 如此大海塵恆沙 有緣到者入其中 四種威儀常見佛 行來進止駕神通 |
|
六識縱橫自然悟 未藉思量一念功 | ||
釋應當發願 | 普勸同生善知識 專心專注往西方 | |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九、往生正因段 | 9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㈠釋當文 | ||
釋少善不生 |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 |
釋執持名號 釋一心不亂 |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 |
釋一日七日 | 七日七夜心無間 長時起行倍皆然 | |
釋臨終聖現 釋心不顛倒 |
臨終聖眾持華現 身心踴躍坐金蓮 | |
釋即得往生 | 坐時即得無生忍 一念迎將至佛前 | |
法侶將衣競來著 證得不退入三賢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㈡勸念佛 | ||
明上首悲化 | 彌陀侍者二菩薩 號曰無邊觀世音 | |
明橫遍六道 |
一切時中助佛化 分身六道起慈心 念念隨機為說法 惛惛難悟罪根深 |
|
明豎窮多生 | 百計千萬數出世 萬中無一出煩籠 | |
菩薩悲念深 明聖道不堪 |
念汝眾生長劫苦 諸佛對面不相逢 人天少善尚難辨 何況無為證六通 |
|
雖得見聞稀有法 粗心懈怠益無功 縱使連年放腳走 趁得貪瞋滿內胸 貪瞋即是身三業 何開淨土裏真空 |
||
勸念佛往生 | 寄語同生善知識 念佛慈悲入聖叢 | |
眾等傾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東方證誠段 |
10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東方證誠相 明相互讚德 |
釋迦如來常讚歎 東方恆沙等覺尊 | |
明互讚之本 為斷疑與見 |
大悲同化心無二 一佛施功多亦然 為斷凡夫疑見執 皆舒舌相覆三千 |
|
證稱念必生 證釋迦實語 |
共證七日稱名號 又表釋迦言說真 | |
明念佛真益 明乘願往生 |
終時正意念彌陀 見佛慈光來照身 乘此彌陀本願力 一念之間入寶堂 |
|
明自然證悟 發大菩提心 |
寶堂莊嚴無限極 化佛聖眾坐思量 心性明於百千日 悲智雙行法爾常 我今既到無為處 普願含靈歸此方 |
|
眾等傾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一、南方證誠段 |
11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南方證誠相 釋各於其國 明釋迦本懷 |
南方諸佛如恒沙 亦舒舌相覆三千 為其本國凡聖眾 讚歎釋迦變現身 出現娑婆五濁內 標心為化罪根人 |
|
釋汝等眾生 明五濁機相 |
我見邪貪增上慢 教令出世反生瞋 念汝眾生流浪久 諸佛誠言謂不真 |
|
眾等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二、西方證誠段 |
12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西方證誠相 讚釋尊應化 唯普勸歸淨 |
西方諸佛如恆沙 各於本國讚如來 分身百億閻浮內 示現八相大稀奇 五濁凡夫將謂實 六年苦行證無為 |
|
降魔成道說妙法 種種方便不思議 普勸眾生歸淨土 前思卻慮更生疑 |
||
證必須生西 | 我今舒舌以為證 西方極樂必須依 | |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三、北方證誠段 |
13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北方證誠相 證為凡出世 明一代通途 證稱念必生 |
北方諸佛如恒沙 皆舒舌相證牟尼 為我凡夫來出世 隨緣說法應時機 時機相感聞即悟 如說修行不致疑 七日稱名無間雜 身心踴躍喜還悲 |
|
慶得稀聞自家國 諸佛證判得還歸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四、下方證誠段 |
14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下方證誠相 顯釋迦出世 唯為勸念佛 證行人利益 明悲喜交集 |
下方諸佛如恆沙 各於本國度眾生 證讚釋迦出五濁 能為難事化群萌 善巧隨宜令斷惡 偏心指授向西行 一切福業皆迴向 終時化佛自來迎 利根智者聞歡喜 忽憶三塗心即驚 |
|
驚心毛豎勸懺悔 恐罪不滅墮深坑 眾等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五、上方證誠段 |
15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上方證誠相 明信邪招禍 |
上方諸佛如恆沙 還舒舌相為娑婆 十惡五逆多疑謗 信邪事鬼餒神魔 |
|
妄想求恩謂有福 災障禍橫轉彌多 連年臥病於床枕 聾盲腳折手攣橛 |
||
勸捨邪念佛 明念佛勝益 |
承事神明得此報 如何不捨念彌陀 彌陀願力皆平等 但使迴心華自捧 |
|
一念逍遙快樂國 畢竟常安無退動 眾等迴心願生彼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六、護念經名段 | 16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諸佛所說名及經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明一代攝化 |
釋迦如來大慈悲 應現娑婆度有緣 有緣遍滿三千界 隨機示悟斷貪癡 |
|
總結歸淨教 | 總勸厭此人天樂 無常八苦火燒人 | |
念佛誦經除罪障 諸佛遙加護念身 晝夜六時強發願 持心不散業還成 業成見佛華臺主 須臾變作紫金臺 從佛逍遙入寶國 畢竟永絕愁憂聲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高座入文 |
||
十七、互讚流通段 |
17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 |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㈠明互相讚德 釋稱讚諸佛 釋亦稱讚我 |
世尊慇懃告身子 表知諸佛大悲同 互相讚德心無異 巧應時機各有功 六方如來皆讚歎 釋迦出現甚難逢 |
|
正治五濁時興盛 無明頑硬似高峰 | ||
釋五濁惡世 | 劫濁時移身漸小 眾生濁惡等蛇龍 | |
惱濁遍滿過塵數 愛憎違順若岳山 見濁叢林如棘刺 命濁中夭剎那間 |
||
結五濁相 唯佛獨真 往生即能 廣度眾生 |
依正二報同時滅 背正歸邪橫起怨 九十五種皆污世 唯佛一道獨清閑 出到菩提心無盡 還來火宅度人天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
|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㈡顯釋尊本懷 明一代悲化 |
如來出現於五濁 隨宜方便化群萌 或說多聞而得度 或說少解證三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 或教禪念坐思量 |
|
明釋尊本懷 明彌陀本願 釋乃至十念 念即往生 |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 致使凡夫念即生 眾等迴心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
|
下接高讚云 高接下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㈢讚付囑流通 | ||
釋佛說此經 釋世間難信 |
世尊說法時將了 慇懃付囑彌陀名 五濁增時多疑謗 道俗相嫌不用聞 見有修行起瞋毒 方便破壞競生怨 |
|
謗念佛墮獄 |
如此生盲闡提輩 毀滅頓教永沈淪 超過大地微塵劫 未可得離三塗身 |
|
結勸誡飭 |
大眾同心皆懺悔 所有破法罪因緣 眾等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
|
叁、後行分 | ||
一、懺悔 | 高座待下座聲盡,即為大眾總懺悔云: | |
㈠舉所對尊境 |
弟子道場眾等,爾許多人,各各標心,愧謝諸佛,冥空幽顯,得道聖人,三十三天等,一切天神、地神,虛空、山林、河海神等,天曹、地府、閻羅、伺命、五道太山、三十六王、地獄典領,一切靈祇等,及此道場尊經、舍利、形像、靈儀等,唯願大悲光,威神加備,護念攝受,證明今日道場主某甲,及爾許多人,披心懺悔。 | |
㈡總明造時等 | 弟子某甲等,自從無身、有身,無識、有識已來,乃至今日,至於今時,於其中間,所作身口意業,十惡之罪,無量無邊。 | |
㈢正懺十惡罪 1.殺生罪 所殺境 能殺相 正懺悔 |
或放縱身業,殺害劫奪一切地獄、畜生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殺害劫奪一切修羅、鬼神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殺害劫奪一切人天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故殺、誤殺、戲笑殺、自殺、教他殺、隨喜殺、相續殺、無間殺、愛憎違順殺、放逸殺、貪味為財殺,如是等殺罪,無量無邊。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 |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高接下懺云 |
||
2.偷盜罪 所盜境 能盜相 正懺悔 |
弟子眾等,次當懺悔偷盜罪。或放縱身業,偷盜劫奪一切地獄、畜生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偷盜劫奪一切修羅、鬼神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偷盜劫奪一切人天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故盜、誤盜、戲笑盜、自盜、教他盜、隨喜盜、放逸盜、無間盜、愛憎盜、違順盜、貪味為財盜。如是等偷盜罪,無量無邊。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高接下懺云 |
|
3.邪淫罪 所作罪 能作相 正懺悔 |
弟子眾等,次當懺悔邪淫顛倒罪。或放縱身業,起於邪淫,或逼掠一切畜生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起淫逼掠一切鬼神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起淫心,逼掠一切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放逸作、故作、誤作、戲笑作、自作、教他作、隨喜作、無慚愧作、相續作、無間作、邪貪惡貪作,如是等邪淫罪,無量無邊。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高接下懺云 |
|
4.妄語罪 所作罪 能作相 正懺悔 |
弟子眾等,次當懺悔口業虛誑罪。或放縱口業,欺誑一切地獄、畜生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欺誑一切修羅、鬼神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欺誑一切人天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常作、無間作、故作、誤作、戲笑作、自作、教他作、隨喜作、邪貪惡貪作,如是等欺誑罪,無量無邊。 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高接下懺云 |
|
5.綺語罪 所作罪 能作相 正懺悔 |
弟子眾等,次當懺悔調戲之罪。或放縱口業,調戲輕弄一切地獄、畜生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調弄一切修羅、鬼神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調弄一切人天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常作、無間作、故作、誤作、戲笑作、自作、教他作、隨喜作,如是等調弄之罪,無量無邊。 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高接下懺云 |
|
6.惡口罪 所作罪 能作相 正懺悔 |
弟子眾等,次當懺悔惡口罪。或放縱口業,罵辱誹謗毀呰一切地獄、畜生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罵辱誹謗毀呰,一切修羅、鬼神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罵辱誹謗毀呰,一切人天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常作、無間作、故作、誤作、戲笑作、自作、教他作、隨喜作、邪貪惡貪作,如是等惡口罪,無量無邊。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高接下懺云 |
|
7.兩舌罪 所作罪 能作相 正懺悔 |
弟子眾等,次當懺悔兩舌罪。或放縱口業,兩舌鬥亂破壞一切畜生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鬥亂破壞,一切修羅、鬼神眾生,水陸虛空蠕動之類,不可知數。或鬥亂破壞,一切人天三寶師僧、父母六親眷屬、善知識、法界眾生,不可知數。或常作、無間作、故作、誤作、戲笑作、自作、教他作、隨喜作、邪貪惡貪作,如是等兩舌罪,無量無邊。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高接下懺云 |
|
8.意業罪 所作罪 能作相 正懺悔 |
弟子眾等,次當懺悔意業罪。
或起邪貪惡貪,動身口意業,不可知數。或起邪瞋,動身口意業,不可知數。或起邪癡顛倒、惡見顛倒,動身口意業,不可知數。或因意業,造作身業十惡之罪,不簡凡聖六道眾生,親疏人畜等眾生,不可知數。或故作、誤作、常作、無間作、自作、教他作、隨喜作,如是等意業罪,無量無邊。 今對道場凡聖,發露懺悔,永盡無餘! |
|
結歸命彌陀 |
總懺十惡罪竟,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下接高和云 懺悔已,至心歸命阿彌陀佛。 |
|
㈣總結 | 此十惡即攝一切惡盡,今懺悔十惡罪者,即懺一切罪盡。應知。 | |
㈤接讚 |
下接高讚云 願往生 願往生 |
|
1.明聖淨難易 聖道自力難成 |
三界無安如火宅 六道周慞競出門 門門不同八萬四 各各皆當心眼前 |
|
棄棄欲出還回去 為箇無明誤殺人 貪財愛色無厭足 虛華幻惑詐相親 財盡色落相嫌恨 須臾義斷若屠怨 屠怨遍滿娑婆內 有識含情皆亦然 |
||
淨土他力易往 | 為此如來偏指授 勸使專修淨土因 | |
淨土因成自然到 終時合掌奉香煙 香煙直注彌陀佛 聖眾持華迎我身 即坐華臺皆金色 到彼無漏真復真 眾等悲流皆願往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下接高讚云 |
||
2.勸誓歸淨土 | 願往生 願往生 | |
五濁惡時難信 |
劫欲盡時五濁盛 眾生邪見甚難信 專專指授歸西路 為他破壞還如故 |
|
嘆曠劫不出 |
曠劫已來常如此 非是今生始自悟 正由不遇好強緣 致使輪迴難得度 |
|
誓從佛還家 |
今日今時聞要法 畢命為期誓堅固 堅固持心不惜身 慚愧釋迦諸佛恩 |
|
齊歸入正門 | 標心為說西方樂 欲使齊歸入正門 | |
正門即是彌陀界 究竟解脫斷根源 去來他鄉不可停 從佛歸家還本國 一切行願自然成 眾等各各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高接下讚云 |
||
3.結勸勵迴向 | 願往生 願往生 | |
述懺謝 |
大眾人人皆合掌 碎身慚謝釋迦恩 能得慈悲巧方便 指授西方快樂門 |
|
深相勸勵 | 道場欲散人將別 努力相勸斷貪瞋 | |
貪瞋因緣障聖土 不得自悟永沉淪 同行相親相策勵 畢命為期到佛前 |
||
迴向 |
願此法輪相續轉 道場施主益長年 大眾咸同受安樂 見聞隨喜亦皆然 普願迴心生淨土 手執香華常供養 |
|
二、行道 | 下接高讚云 高接下讚云 | |
㈠先教作法 |
又誦經唱讚已,高座即令一人行香,與大眾行華。次當讚人等,向行道處立。又令小者唱禮供養,及如法行道。唱已,其散華法用一如上。或三匝、或七匝竟,即當佛前立。次唱後讚。 | |
㈡行道散華讚 | 高座唱讚 下座和云 | |
明聖眾將還 |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大眾人人皆合掌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道場聖眾欲歸還 無量樂 |
|
歎三佛深恩 釋迦發遣恩 |
眾等傷心共傷嘆 願往生 唯知慚謝釋迦恩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悲喜交流深自慶 無量樂 |
|
不因釋迦佛開悟 願往生 彌陀名願何時聞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荷佛慈恩實難報 無量樂 |
||
彌陀招喚恩 | 四十八願慇懃喚 願往生 乘佛願力往西方 無量樂 | |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娑婆永別更何憂 無量樂 無問罪福時多少 願往生 心心念佛莫生疑 無量樂 |
||
諸佛證誠恩 示專修利益 聖迎往生相 |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六方如來證不虛 無量樂 三業專心無雜亂 願往生 百寶蓮華應時見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臨終聖眾自來迎 無量樂 |
|
行者見佛心歡喜 願往生 彌陀接手坐華臺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坐已身同紫金色 無量樂 |
||
生後入會相 | 從佛須臾至寶國 願往生 直入彌陀大會中 無量樂 | |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見佛莊嚴無數億 無量樂 三明六通皆具足 願往生 憶我閻浮同行人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同行相親願莫退 無量樂 |
||
結頂禮送佛 |
七周行道散華竟 願往生 供養冥空諸佛會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大會頂禮別彌陀 無量樂 |
|
㈢行道竟立讚 | 行道散華七周竟,次向佛前立唱讚云: | |
慚謝受請恩 |
慚愧彌陀諸聖眾 願往生 受我施主眾生請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慈悲平等度眾生 無量樂 證明功德除罪障 願往生 存亡利益難思議 無量樂 |
|
誓期往生 |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形枯命斷佛前期 無量樂 供養莊嚴不如法 願往生 布施眾生歡喜心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見聞流淚同懺悔 無量樂 |
|
散華送佛 |
散華行道訖 願往生 諸佛隨緣還本國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普散香華心送佛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願佛慈心遙護念 無量樂 |
|
盡須來 |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同生相勸盡須來 無量樂 | |
三、結願 示作法 | 次打磬子,唱敬禮常住三寶。 | |
㈠歎佛咒願 | 次唱歎佛咒願。 | |
1.歎佛 | 歎佛竟,即依法唱七禮敬,唱隨意。 | |
無上涅槃 極樂莊嚴相 凡惑同生 過踰盛雨 莊嚴歎不盡 |
竊以:彌陀妙果,號曰無上涅槃。 國土則廣大莊嚴,遍滿自然眾寶。觀音大士,左侍靈儀;勢至慈尊,則右邊供養。三華獨迥,寶縵臨軀;珠光內輝,天聲外繞。聲聞菩薩,數越塵沙;化鳥天同,無不遍會。 他方聖眾,起若雲奔;凡惑同生,過踰盛雨。 十方來者,皆到佛邊,鼓樂彌歌,香華繞讚。供養周訖,隨處遍歷親承。或入百寶池渠會,或入寶樓宮殿會,或入寶林寶樹會,或上虛空會,或入大眾無生法食會。如是清淨莊嚴大會聖眾等,同行同坐,同去同來。一切時中,無不證悟。西方極樂,種種莊嚴,歎莫能盡。 |
|
2.明立道場之由 深念輪迴苦 慶得三事 恐畏命無常 共結往生業 |
然今清信弟子某甲等,爾許多人,知身假合,四大共成,識命浮危,譬似嚴霜對日。 十方六道,同此輪迴,無際循循,沉愛波而沉苦海。 佛道人身難得今已得,淨土難聞今已聞,信心難發今已發。 仰惟今時同生知識等,爾許多人,恐畏命同石火,久照難期;識性無常,逝踰風燭。 故人人同願,共結往生之業,各誦《彌陀經》爾許萬遍,念彌陀名爾許萬遍,又造某功德等,普皆周備。 故於某月日,莊嚴院宇,瑩飾道場,奉請僧尼,宿宵行道。又以廚皇百味,種種甘香,奉佛及以僧徒,同心慶喜。 |
|
3.咒願 願施主同行獲益 天神攝護益 諸佛護念益 彌陀攝受益 |
又願: 持戒、誦經、念佛、行道及造諸功德等,當今施主,及同行諸人、法界眾生, 從今以去:天神影衛,萬善扶持;福命休強,離諸憂惱; 六方諸佛,護念信心; 淨土彌陀,慈心攝受。 |
|
菩薩加被益 罪滅福成益 |
又願:觀音聖眾,駱驛往來,念念無遺,遙加普備。 春秋冬夏,四大常安;罪滅福成,迴生淨土。 |
|
臨終聖迎益 往生證忍益 |
又願:臨終無病,正念堅強;聖眾來迎,華臺普集;彌陀光照,菩薩扶身;化佛齊心,同聲等讚;乘臺一念,即至西方;見佛尊顏,悟無生忍。仰願往生同行人等,得如此善。 | |
願皇家萬福 |
又願:此功德資益 大唐皇帝,福基永固,聖化無窮。 又願:皇后慈心平等,哀愍六宮。 又願:皇太子承恩厚地,同山岳之莫移;福命唐唐,類滄波而無盡。 |
|
願冥眾祐助 | 又願:天曹地府,閻羅伺命,滅除罪障,注記善名。 | |
願幽趣得脫 | 又願:修羅息戰諍,餓鬼除饑虛,地獄與畜生,俱時得解脫。 | |
普願一切往生 | 豎通三界,橫括九居,莫不等出娑婆,同歸於淨土。 | |
㈡唱七禮 | 下座唱七禮: |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等一切三寶。我今稽首禮,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南無十方三世盡虛空遍法界微塵剎土中一切三寶。我今稽首禮,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摩訶薩。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摩訶薩。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摩訶薩清淨大海眾。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普為四恩三有、帝王、人王、師僧、父母、善知識、法界眾生,斷除三障,同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和上一切賢聖,迴願往生無量壽國。 |
||
㈢隨意 | 唱竟即云:隨意。 | |
結勸流通(流通分) | 白行者等:一切時常依此法,以為恆式,應知。 | |
送經三處 |
送經致何處?送至摩尼寶殿中。 送經致何處?送至龍宮大藏中。 送經致何處?送至西方石窟寶函中。 |
《安樂行道轉經願生淨土法事讚》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