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皆空,該如何生活?

2663



南無阿彌陀佛,法師,佛經裡說一切皆空,可在這虛幻的世界裡,我們還要生活,我們該如何活著呢?


  這可能是對佛講的「一切皆空」不能完全正確地理解。如果能正確理解的話,應該怎麼活著呢?當然就像佛菩薩一樣活著了。因為這是佛講的,佛已經落實了一切皆空;像觀世音菩薩隨來就來,為什麼呢?他不受障礙。一切皆空是顯示無障礙,可是我們處處都有障礙。

  空是佛教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非常精華的表達,但是它的義理非常深。要證悟空性的境界,當然我們凡夫做不到。所以,我們雖然聽說「一切皆空」,要拿來指導我們的人生,還是做不到的。所謂「理深解微」,道理非常幽深,我們的理解又非常淺薄,「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這是道綽大師在《安樂集》裡講的。這樣,空性對我們來說,確實隔得太遠。

  我們應該怎樣過日子呢?我們還是凡夫,沒有證悟空性,只能以我們凡夫的狀態來過凡俗的生活。有句話叫「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嚮往著佛法解脫空性的境界,但是我們自己還達不到。

  佛教講的空,它是性空相有」,不是一味地講空,什麼都沒有。

  明明眼前所見,你看我們人的存在,有這個身體,佛說也是無我的,是空性的,「可是我們還在這裡生活,沒有了身體怎麼去生活呀?」不是那個意思。「性空相有」,「性」,是說一切事物的本性、體性是空性的,但是它的表相是有的,所以又叫作「真空妙有」。這種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它和我們講的沒有的空——頑空,是不一樣的。真空的當下就是妙有,這種有是非常玄妙的,是一種因緣的顯示,它真實的本質還是空性的,所謂「空如來藏」。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一切都是真如實相。

  我們看見一棵樹、一棟房子、一座山,在佛菩薩來看,這都是大光明藏;在我們來看,每一件都成實有的東西了,這是一棵樹,那是一棟房子。其實這個實有的概念,都是我們的思想、觀念加給它的妄想。當然這方面也不能展開太多。

  接下來回答我們怎樣生活。

  說「性空相有,真空妙有」,我覺得凡夫還是以「有」這一邊來過我們凡俗的生活;同時我們不執著這一邊,瞭解一切萬法具有空性的本質,這樣就能遊刃有餘,進退自如,而有無窮變化的可能。

  如果萬法不是空的,就不可能變化。正因為是空性的,所以一棵樹有春花秋實,房子也有成住壞空,空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和變化性。比如說,發財了,一般人都會覺得歡喜;丟財、失財、貧窮了,都會覺得沮喪。如果你了悟諸法空性的道理,發財了也不驕狂,這是空的,並不真實;丟了錢也不過於悲傷,不至於去上吊,因為這也是空的。有人升官了就高興,罷職了就沒法過日子。像愛情,如果早就瞭解它是空性的,夫妻不管再怎樣恩愛,總是有人要先走,就能平靜對待這件事。甚至現在離婚率特別高,這也是空性的,並沒有一個不變的本質。你要是瞭解空性的話,都會平靜。

  當然,凡夫會執著,被情感所限礙,但如果多少瞭解一些佛法講的空性道理,我們內心就有活眼。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空,心眼堵塞、不空靈,那這個人腦筋也不靈光,這樣人生沒有活路;心中空靈、有空間,遇到什麼事都能過得去。一般人不瞭解佛法的道理,很執著,認為一切都是實有的,如果一味地這樣,人生就會障礙重重,內心憋屈,堵得慌。

  在佛教當中,像禪宗、般若這系列的,講「空」講得多;淨土宗比較符合凡夫對現實這種感性的認識,講「有」講得多,比如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所以,我們如果在「空」當中不能真正契入,可以從「有」門而入。從有門而入,就是過凡夫的日子,念彌陀的名號,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

  這樣的話,你不用空——你也空不了,房子、兒子、車子、票子,哪一樣能空得了?沒關係,以彼有來代替此有,以極樂淨土的「有」來代替三界輪迴的「有」。如果我們心中把佛空了,這個世界的東西必然會填充我們的心;如果心中有佛,佛是空性,佛的光明、智慧、慈悲、福德這一切,就會充滿我們的心,讓我們在這世間,障礙苦惱都空卻,也會開發相應的智慧。

標籤: 淨宗法師, 一切皆空, 性空相有, 真空妙有, 空如來藏, 諸法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