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願傳承解》第06講

748


第十八願講話 慧淨法師 講述   淨宗法師依此開講《第十八願傳承解》,共五十二講。



《第十八願傳承解》第06講 「設我得佛」之內涵㈠

第十八願含一大藏

  第十八願總共有九句,每句四個字,共三十六個字。字雖三十六,卻是涵蓋整部《無量壽經》,甚至是涵蓋整個三藏十二部經;三藏十二部經的法門、功德,通通收攝在這三十六個字裏面。有句話說:

三藏十二部,六字全收。

  就是這個涵義。因為三藏十二部所講的,無非是怎樣修行、怎樣成佛。第十八願所講的,就是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稱念這六字洪名,就具足無上的功德,就能夠往生成佛,三明六通當下具足,三藏十二部所講的道理,就通通貫徹、通通落實。所以,字雖三十六,但是涵蓋三藏十二部。

依經解經

  第十八願這三十六個字: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我們的這份講稿,都是依經解經,就是引用經文來解釋這三十六字。

第一節 彌陀救度主動、平等、無條件

條件與約定

  首先第一句,「設我得佛」。

  「設我得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要成佛之前,他是先有個條件、有個約定。跟誰約定呢?跟十方眾生約定。什麼條件呢?十方眾生能夠往生成佛,他才能成佛;這個條件不完成,他就不能成佛。所以,跟眾生這樣約定,而立下了這種條件,這是阿彌陀佛真正大慈大悲的地方。

  大家記得阿彌陀佛什麼時候跟我們約定嗎?不記得!阿彌陀佛跟我們約定是不經過我們同意,沒有跟我們商量,他在兆載永劫之前就主動地跟我們眾生約定說:他的成佛,就是要完成我們眾生往生成佛的功德、功能,必定要讓我們眾生往生。如果他不能達到這個效果,他就不能成佛。這是他主動地、平等地、沒有差別地來跟十方眾生約定。在我們還在造罪造業、受苦受難,在六道裏面頭出頭沒地輪迴,即使生而為人,也只是積極地、天天地在追求五欲-- 追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默默地為我們發願,積極地為我們修行。

  所以說,「設我得佛」是阿彌陀佛跟十方眾生的約定,主動地要救度十方眾生。

不請之友

  《無量壽經》說: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這幾段經文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它們背下來,因為這幾段經文很能貼切地、淺顯地顯示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的悲心救度。

  第一段說「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是主動地來當我們的朋友,不經過我們的拜訪,也沒有他人的介紹,我們跟阿彌陀佛-- 法藏菩薩素不相識,可是法藏菩薩就主動地不嫌棄我們,不嫌我們門風不相對,就來當我們的朋友。所以說「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世俗間有真正的朋友嗎?可以說很少!因為我們的心是無常的-- 其實,這個世界上,不管精神界或者物質界,有形或者無形,都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話,就沒有所謂的「真」這個字能夠稱得上「真」的,就是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因為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因意見衝突或是攸關利害而分道揚鑣。甚至,一方困苦潦倒、生意失敗、負債累累的時候,另一方就躲起來了。

  能夠跟我們永不捨離、常相廝守的,就是阿彌陀佛,他主動而來,不嫌棄我們,不計較我們,接納我們,而且對我們極盡體貼包容(親人之間都不能體貼、不能包容,凡事都會計較了,何況朋友呢),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真正的朋友。人生在世,都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有阿彌陀佛做我們的朋友,能夠與佛同在,這是何等的幸福!所以,阿彌陀佛是「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荷負群生

  更進一步,阿彌陀佛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也就是,荷負群生的重擔。我們的債務,朋友都嚇得跑開,見不著影子,誰能夠幫我們承擔?我們承擔不起,又沒有人來協助我們,只有阿彌陀佛!他說:「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他主動而來,承擔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罪業。

  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罪業,我們自己還不起,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累生累劫以來,我們不曉得殺了多少人、欠了多少債,如果這些罪業是有形體的話,《華嚴經》裏說:

  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雖然沒有形體,可是它有一股力量,時間一到,必定要受那個果報-- 我們承受不起。《地藏經》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沒有人能夠互相承受得起。

  這個時候,十方諸佛當中,只有阿彌陀佛主動來承擔我們的罪障,負起我們的重擔-- 這就是第十八願,也就是真正的「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不請之法

  「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在我們不知之時,阿彌陀佛已為我們準備了;在我們乞求之前,阿彌陀佛就主動給我們了。我們不曉得要求,也不曉得追尋,阿彌陀佛主動地迴向給我們、布施給我們。

  不等待我們追尋,不等待我們請求,阿彌陀佛就已經送到我們的面前來了。

純孝之子

  而且,為了將名號功德送給我們,使我們瞭解,來觸動我們的心,進一步,阿彌陀佛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就好像心中純淨,毫不偽飾的孝子對待父母親一樣,愛之於心,敬之於色,父母任何的言語舉動,任何的需求,孝子都欣然接受、毫無難色地去完成,這種純孝之子,在世間是很難得的。而阿彌陀佛是佛,他把我們十方眾生都看成他的父母,而他自視為純孝的兒子,來孝敬十方眾生。

視若自己

  進一步,阿彌陀佛把我們看成他自己,所謂: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既然我們是他,他也是我們,那麼,我們這罪惡眾生所受的六道輪迴之苦,以及在六道輪迴當中所負的債務,豈不是阿彌陀佛都有責任替我們償還呢?我們是償還不起的,但如果有阿彌陀佛,那就毫無問題。我們再大的業障,在阿彌陀佛的大功德寶海裏面,就如同滄海之一滴而已。

  所以,我們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夠斷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也就是說,整個生死輪迴的大罪,在這稱念名號的當下,就完全斷除了。

  原因是什麼?因為這六字佛號是「萬德洪名」,是袪除所有業障的功德寶海,使得罪業再深的眾生,只要依靠這句名號的救度,都能被救,往生成佛。

  這幾段經文,很能貼切地、徹底地流露出阿彌陀佛的悲願。

「設」三義

  「設我得佛」這個「設」,在其他譯本翻為「若」,也就是「如果」的意思;也可以延伸為「設計」、「設定」。

  「我」是指法藏菩薩本人,不是指其他的菩薩,是獨一無二的法藏菩薩。

  「得佛」就是成佛的意思,是因中說果,還沒有成佛,可是在因地就向著成佛的境界前進。

如果

  「如果」也就是有前提的、有目的性的。也就是說,他的成佛不是為自己的成佛而成佛,他有個目的,就是為眾生而成佛。他的成佛,是完完全全站在為了救度眾生而成佛的,如果不是為了救度眾生,他未必要成為這樣的一尊佛。所以,這個「設」就有個前提條件,必須要達到他所設定的目的,沒有達到這個目的之前,他就不成佛。

  在《無量壽經》〈讚佛偈〉裏面也說: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吾」是指法藏菩薩本身,他還沒有成佛,可是誓必成佛,不達到成佛,誓不終止,所以說「吾誓得佛」。「吾誓得佛」的目的是為了「普行此願」,為了完成他的四十八大願,尤其是第十八願,使一切懷有恐懼的眾生徹底消除恐懼,得到大安心、大滿足。

  這個「設」看起來有消極的意味,但背後卻有積極的動機,所謂背後,就是後面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設計

  「設」也可以引申為「設計」。法藏菩薩設計了四十八大願的藍圖,歸納為三種:一種是就佛身來講,一種是就國土來講,一種是就救度眾生來講。

  就「佛身」來講,阿彌陀佛如果四十八願完成的話,他要成為怎樣的一尊佛?也就是成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同時,使無量諸佛來讚歎他的名號,來稱念他的名號,使眾生啟信,作眾生模範,要成為這樣的一尊佛。

  就「國土」來講,他成佛的國土是涅槃的國土,《無量壽經》裏說是「國如泥洹,而無等雙」,善導大師解釋說「極樂無為涅槃界」,不但他自己受用,而且也能夠讓往生淨土的眾生同樣受用他成佛的果報,通通能夠證悟涅槃。就「眾生」來講,設計成怎樣救度眾生呢?可以說是平等、沒有差別、沒有任何條件地救度眾生。

設定:生佛一體 功德之源

  「設」也可以說是「設定」。

  「設我得佛」本身涵蓋佛,也涵蓋眾生。生、佛雙雙涵蓋,生、佛一體設定。也就是,如果他成佛的話,必須同時完成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所以,阿彌陀佛的成佛,等於成就了我們眾生的往生,成就了我們眾生往生的歸宿。所以,這個「設」是雙雙設定,阿彌陀佛本身,以及眾生本身。

因設果定

  阿彌陀佛的「設」也可以說是「因設果定」。也就是因地上設定的話,到達他成佛-- 因圓果滿的時候,這個果就順著這個因而自然地定下來,永遠不改變。也就是說,因果相順、因果自然,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有什麼因,必然通達什麼果。

  阿彌陀佛如果成佛的話,他所成的是「無量光佛」,是「無量壽佛」,所以,在時間上是貫徹三世-- 過去、現在、未來;在空間上是遍滿十方法界、遍滿大宇宙,可說是豎窮橫遍,不能更改,不能更動。

  就好像火的本性是向上的,水的本性是向下的;阿彌陀佛如果成佛的話,凡是念佛的眾生,就必定蒙受無量光明的攝取不捨;也必定自自然然地往生極樂、快速成佛,這個叫做「因設果定」。

三種自然

  不必假藉人為的、人為不能改變的,叫做「自然」。有三種自然

  「業力自然」:眾生自身的因果,是「業力自然」,也就是眾生所作的業,如果他因地行善業的話,就自自然然的,將來會得到善的果報;如果他因地為惡的話,也必定地、自然地,將來會受痛苦的惡果,這個是不能更改的,所以叫做「業力自然」,這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願力自然」:念佛往生成佛是「願力自然」。也就是阿彌陀佛為我們發下了「使念佛的眾生往生成佛」的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已經成就,我們只要依循他的願,就自自然然地順著他願力的自然性,而得到往生成佛的結果,這是「他因自果、他作自受」。

  「無為自然」:極樂世界是「無為自然的涅槃境界」,一旦往生,不須假藉有為地造作、功用,而自然地證悟涅槃。猶如生為天人,不須假藉學習的造作功用,自然具足五種神通;生為飛禽,也不須假藉學習的造作功用,自然能夠展翅高飛;生為水族,亦不須假藉學習的造作功用,自然能夠悠游深海。

「我」二義

  「設我得佛」是一切功德的來源,貫徹整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每一願的開頭都說「設我得佛」。

  如果從第十八願來講,所有經文都在「設我得佛」的貫徹之下。因為有「設我得佛」,所以才有十方眾生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一開始是「設我得佛」的發願,最終圓滿結束也是「設我得佛」的完成。

唯一救主

  「設我得佛」的「我」顯示唯一性,不是其他任何佛菩薩,唯是法藏菩薩,是阿彌陀佛因地為法藏菩薩的時候,唯一地、獨自地、主動地為我們十方眾生發願,為我們十方眾生承擔。

  法藏菩薩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說出「設我得佛」而發了超越十方三世諸佛的大願的呢?《無量壽經》在說法藏菩薩發願之前,先說「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然後一直列了五十三位佛的名字,最後總結說:「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為什麼要說這五十三佛呢?五十三佛不僅僅是五十三位佛,而是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以來所有一切的佛,這過去久遠以來的每一尊佛出世,都會教化度脫無量眾生,善根成熟的眾生也都得到解脫,但像我們這樣罪業深重的眾生,卻一次又一次地漏於諸佛救度之外,如果沒有法藏菩薩站出來為我們發願,以我們這樣的劣根種性,未來無量大劫又要像過去一樣漏於諸佛救度,永無出頭之日。

  法藏菩薩正是看到這種情況,主動站出來為我們發願,說:「設我得佛,罪業深重、漏於一切諸佛救度的眾生,我必救度。如果我不能完成一切諸佛未能完成的大願,誓不成佛!」

  《悲華經》卷六言:「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如是眾生,斷諸善根,離善知識,常懷瞋恚,皆悉充滿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

  被所有諸佛所摒棄的眾生,唯有阿彌陀佛一佛為我們發下了「必定救度,不能救度,誓不成佛」的大願。在《無量壽經》裏,法藏菩薩自己表明說「我建超世願」,而釋迦牟尼佛《彌陀偈經》裏說「發願逾諸佛」。所以,法藏菩薩-- 阿彌陀佛,是我們眾生唯一的救主。

主動、平等、無條件

  「設我得佛」的「我」,顯示法藏菩薩是主動地、積極地、平等地、沒有差別地救度十方眾生。所謂主動,就是不因乞求拜託,不問對象,不講條件,與智慧無關,與學問無關,與善惡無關,與修行無關。

  就像父母養育兒女,是充滿了歡喜的、主動地來撫養、教育兒女,為兒女做一生的規劃,而付出他們一生的心血,並不因為兒女的乞求拜託。

  阿彌陀佛在兆載永劫之前,以悲憫十方眾生之心,主動地為十方眾生發下四十八大願,並不是因為我們十方眾生向他乞求拜託。

  同時,法藏菩薩救度十方眾生是不問任何對象,將救度的功德、成佛的功德,白白地送給每一位願意接受的眾生,所以是不講任何條件。

  因此,信受彌陀救度,跟自己有智慧、沒智慧沒有關係,有學問、沒學問也沒有關係,有修行沒修行也沒有關係,甚至跟善惡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信受彌陀救度」,信受彌陀第十八願所講的「乃至十念」-- 也就是從此「專稱彌陀佛名」,心心念念憶佛念佛的話,那麼救度的本身已當下完成。

  所以,「設我得佛」有主動、積極、平等無別的含義。

「得佛」:惠以真實之利

  進一步,「設我得佛」的「得佛」就是「惠以真實之利」-- 惠施給我們十方眾生真實的利益。

  所謂「真實」,就不是「虛假」;「真實」就是絕對性的,不是相對的;是圓滿的,沒有缺陷的,也就是成佛。法藏菩薩發願以他自己成佛的利益來救度我們、利益我們,也就是說,他給我們的,不但不問對象、不講條件,而且必定能讓我們離開三界六道輪迴,必定能讓我們往生成佛,這個叫「惠以真實之利」。

  阿彌陀佛主動為我們發願、為我們修行,所以,阿彌陀佛的願等同我們的願,阿彌陀佛的行等同我們的行。要我們發四十八大願,我們發不起來;要我們以兆載永劫的時間來積植四十八大願的無量德行,我們是不可能。因此,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修行,目的既然是要惠施給我們,所以時時刻刻在呼喚我們,希望我們能夠聽到,進一步能夠信受。

  可以說,彌陀的呼喚是通徹法界的,淨土的法音是響流十方的。《無量壽經》中說: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阿彌陀佛不成佛則已,一旦成佛的話,是要使得這句萬德洪名,所謂「上通天堂,下徹地府」-- 還不夠!是要響流十方,遍滿整個法界。

  自從阿彌陀佛為我們發願修行以來,就一直在呼喚我們,點點滴滴的功德都在迴向給我們,希望我們來接受。

光攝念佛

  「設我得佛」,是要成為怎樣的一尊佛呢?要成為「光明攝取」的佛。

  《觀無量壽經》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法藏菩薩一旦成佛的話,只要念他的名號的人,就自自然然地在他的佛光攝取之中。

  攝取不捨有什麼利益呢?念佛人在佛光的攝取當中,能夠消業障,增福慧;時刻受彌陀的保護,以及十方諸佛的護念,現生消災免難、增福延壽,臨終阿彌陀佛來迎接、安然往生。所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佛聖既然現前來迎,目的就是保護我們,消除我們的冤障,使得我們沒有障礙,順利、安然地往生成佛。

  所以「設我得佛」就是要給予眾生往生成佛的真實利益。

他作自受

  「設我得佛」的本身也顯現淨土法門是「他作自受」的法門。

  如果從因果的道理來講,所謂「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也就是說,自己所作的善,自己承受將來的樂果;自己所作的惡,自己承受將來的苦果,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這是一般的因果必然的道理,這個叫做「自作自受」。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用功,自己成績好;他人喝酒他人醉,他人努力他人得。都是各自接受各自的果報,所謂「要怎麼收穫,就怎麼耕耘」,也唯有流汗耕耘之後,才有歡喜踴躍的收穫。

  這是一般因果的道理,可是唯有阿彌陀佛卻是超越一般因果的道理,這個叫做「他作自受」。

  阿彌陀佛修行,願行圓滿所得的果,卻是我們來接受、來享受。

  好像父母辛勤所累積的財富,卻是兒女來繼承、來受用。儘管兒女並沒有父母的才智和努力,卻能夠擁有父母才智努力的結果,這個叫做「他作自受」。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卷下就說: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顯示不僅現在要往生的眾生,是靠彌陀的本願力;即使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將來成佛,廣度眾生,也是由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所成就的,也就是「往還皆由本願力」。這個充分顯示「他作自受」,超越尋常因果道理。

  這種「他作自受」的道理,在《無量壽經》有非常充分的顯示。譬如說:

  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又說:

  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又說: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又說: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又說: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荷負群生,為之重擔,
  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這些經文都顯示: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慈悲救度的法門,是「他作自受」的法門,是賜給我們能夠成佛的真實之利的法門。

標籤: 第十八願講話, 慧淨法師, 第十八願傳承解, 淨宗法師, 第十八願, 四十八願, 法藏菩薩, 地藏經, 華嚴經, 悲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