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願傳承解》第09講

88


第十八願講話 慧淨法師 講述   淨宗法師依此開講《第十八願傳承解》,共五十二講。



《第十八願傳承解》第09講 示現法藏之深義

他受用身

  由於四十八願圓滿成就才有極樂世界,眾生才能夠往生,所以四十八願本身就是阿彌陀佛本身就是極樂世界,就是救度我們眾生的功能。救度眾生之外,就沒有阿彌陀佛的存在,所以曇鸞大師阿彌陀佛

  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就是說,阿彌陀佛不止證悟了實相而成為自利的「實相身」,自利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徹底地利他,故阿彌陀佛也成為救度十方眾生的「為物身」。因此阿彌陀佛全部都是利益眾生之身,這個叫做「他受用身」,不止是成佛的功德阿彌陀佛受用,也是要給十方眾生受用的。等於是說,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願、所修的行、所圓滿的果報,就是我們眾生的願、眾生的行、眾生的果報(就好像父母的財寶,就是兒子的財寶)。我們之所以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是完全依靠阿彌陀佛無上殊勝之願;而阿彌陀佛無上殊勝之願之所以能夠圓滿達成,是因為完成了救度我們十方眾生的往生,所以,這個超發無上殊勝之願的意義,是這樣的深廣。

  當然,佛的境界,只有佛才能互相理解的,我們所解釋的,是連大海之一滴都還不夠,但多多少少能體會到阿彌陀佛無上殊勝之願的偉大、難能、可貴。

  各位同修,可貴不可貴?(眾答:可貴!)

  難能不難能?(眾答:難能!)

  南無阿彌陀佛!(上人朗聲帶領大眾念佛三次)

  大家頭頂上有沒有看到阿彌陀佛?身上有沒有放光?-- 煩惱障眼雖不能見,大悲無倦常照我身

兆載永劫

  我們再看下一行:

  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前面那段經文是說阿彌陀佛所發的願,願是一種目標、一種理想、一種願望,但若願望不腳踏實地去實踐的話,畢竟還是空願,沒有具體的能量出來。現在,阿彌陀佛以五劫的時間,超發了無上殊勝之願之後,更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劫」,剛剛講就是漫長的時間,沒辦法去計算、想像。劫已經那麼長了,何況是「兆載永劫」?「兆」、「載」兩個字,是我們中國用來計算數目的大的單位,億上是「兆」,而「載」在最後一位,第二十三位。以我們可以算出來最高的單位來說明它的劫,還不夠,還再加一個「永」字,那就顯得更長了,長到我們連「想像」兩個字都講不出來。

  「兆載永劫」這四個字,如果以另一部經叫《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也是《無量壽經》的同本異譯),它所翻譯的是怎樣?

  經於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億那由他百千劫。

  「那由他」-- 不能想像之大數目。我想這個不用解釋,總之,它比五劫還要長上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百千萬億倍。

  為什麼要經過那麼久?同樣的,為了要使我們這種極惡最下的博地卑劣凡夫,都能夠離開六道,而且往生成佛,阿彌陀佛不但要經過五劫時間去超發四十八大願,還要經過兆載永劫去積植菩薩無量德行,圓滿這四十八大願。

  那麼,這菩薩無量德行內容是什麼呢?《無量壽經》(《聖教集》七三頁)說,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薩的時候:

  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

  忍力成就,不計眾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

  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有虛偽、諂曲之心。

  這是他內心的境界。另外說:

  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

  這是他外在的行持。以上二段屬「勝因段」,然後「勝果段」。這一些我就不多講了,大家可以利用時間去看。

清白之法

  「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阿彌陀佛為了圓滿極樂世界,為了成就佛身救度我們,他所求的是清白之法。

  我們世間所賺的錢、所做的事情,都不是清白的,都是有漏的、有貪瞋癡的、污染的、有毒素的。

  阿彌陀佛既然沒有「欲覺、瞋覺、害覺」,而且「住空、無相、無願之法」,也就是沒有貪瞋癡,沒有無明執著,當然所求的法都是清白之法,清白之法都不是為了他自身,自利是為了利他,所以說「以惠利群生」。

六度萬行的結晶就是這句名號

  阿彌陀佛把清白之法送給我們,那「清白之法」在哪裡呢?就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當中。如果說「令諸眾生,功德成就」,那麼阿彌陀佛讓我們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在哪裡?當然也就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使得我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的資糧功德就具足了,六度萬行就具足圓滿了,所以,六度萬行的結晶就是這句名號。

  如果要我們具足六度萬行的話,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說六度萬行,就說五戒,五戒即使圓滿了,也只能保持人身。要生天的話,必須要十善。我們臺北市學佛人何其多,但再怎麼樣修行,下輩子能夠保住人身就很不錯了,要成佛則不可能。連五戒清淨都不容易了,何況其他呢?

  所以,阿彌陀佛都知道,我們連五戒都難以修成的人,哪談得上清白之法、談得上往生的善根福德的資糧、談得上六度萬行?但是阿彌陀佛把自己所修的清白之法,容納在六字名號當中,來送給我們。他所求的清白之法,就是六度萬行的結晶,使得我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臨終之人乃至十念、一念,都能當下蓮花現前,往生極樂;閻羅王都來向他合掌作揖,恭敬相送。這就顯示:念「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六度萬行的功能。

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我們常常談到的「捨身餵虎」、「割肉餵鷹」,這一些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阿彌陀佛因地之時都不計其數的為我們做過了。

  「捨身餵虎」:同情一隻母老虎,肚子餓了,餓到要吃牠的幼子,行菩薩道的行者看到了,心生悲憫之心,就從樹上跳下來,讓母老虎吃,使牠不致於去吃牠的兒子,這是「捨身餵虎」。

  「割肉餵鷹」:一隻老鷹肚子餓了,要去吃小鳥,行者看到了,心生悲憫,寧可犧牲自己的肉,也不忍這隻小鳥被吃掉,所以「割肉餵鷹」。

  「雪山半偈」:就是雪山上有一位修行的童子,為了尋求半首開悟的偈子,寧可以身來求法,也就從雪山上跳下來,阿修羅才為他宣說。這個都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

  「積植菩薩無量德行」:無量就非常廣了。身、口、意所行的六度萬行,無量無邊,這就是「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我們五戒一戒一行都修不圓滿了,何況無量德行呢?所以,法藏菩薩經過不可思議的兆載永劫的時間,來替我們累積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往生成佛的功德資糧。

  這是第一「為啟眾生信心」,我們舉出這兩段經文,來作為說明。

二、為顯超世大願

  第二,「為顯超世大願」。

  阿彌陀佛雖然久已成佛,為什麼還要顯現法藏菩薩發願修行,經過這一些過程呢?就是為了顯現他所發的願是超世大願。

重誓偈、三誓偈

  經中說: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這在剛剛解釋過,這首偈子是在四十八大願的後面。這首偈子的用意在哪裡?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大願之後,又再度用偈頌的方式發下了幾個誓,來涵蓋、統攝這四十八大願,同時也請求天地現瑞,以證明他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悲願真切、誠諦不虛,所以,這些偈子叫做「重誓偈」。重誓偈總共十一首,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而前面三首偈統攝四十八願的綱要,也叫做「三誓偈」。

超世大願

  「重誓偈」有三目的:

  一、為顯示「超世大願」。

  二、為顯示「他力迴向」。

  三、為請求「現瑞證誠」。

  法藏菩薩又建立這重誓偈,除了涵蓋統攝四十八願之外,也有三種目的:

  一、為顯示「超世大願」。

  因為前面四十八願雖然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所發的願,但並沒有明白地說是超世無上的弘願。三誓偈說:「我建超世願」,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說明,這四十八大願是超越諸佛的誓願,雖然諸佛的別願當中,也有四十八大願裏面某一些願的內容,但卻是不同的,阿彌陀佛之願的內容是超越的,是與其他諸佛所不共的。

他力迴向

  二、為顯示「他力迴向」。

  因為如果從四十八願來講,並不能明顯地顯現出「他力迴向」的含義,所以在這個偈子裏面說: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同時又說: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這就顯示,我們這個念佛往生的法門,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所完成的「法藏」,這個法藏就是六字名號。

  同時,也是阿彌陀佛以「大施主」的身份來布施給我們的,使我們離開六道輪迴之「苦」,離開不能成佛之「貧」。顯示往生彌陀淨土之因,完全都是阿彌陀佛他力迴向給我們的。

現瑞證誠

  三、為請求「現瑞證誠」。

  四十八願當中,每一願的最後都有「不取正覺」四個字的誓言,它的用意是為了消除我們眾生的疑慮。可是眾生的疑慮畢竟很深,只是以四十八願恐怕還不能滿足我們的心、消除我們的懷疑,所以在四十八願之後,又再說「三誓偈」、「重誓偈」,來請求天地顯現神奇的瑞應,證明阿彌陀佛所發的誓言是真實不虛的。這一些經文在《無量壽經》(《聖教集》第七二頁)。

三、為成諸佛之王

  第三,為成諸佛之王。這剛已經解釋過了。

佛王光尊

  《無量壽經》如是言:

  無量壽佛,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又《大阿彌陀經》如是言:

  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
  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又說:

  諸佛中之王也,
  光明中之極尊也。

  阿彌陀佛既然有那種光明,就能夠使我們對阿彌陀佛有信心而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光號攝化

  所以善導大師說: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又說: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故名阿彌陀。

  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以這個光明的名號,來啟發我們對阿彌陀佛救度的信心,而念佛求生極樂,甚至,人世間要祈求什麼,也以信心來求念。

  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的光明,遍滿十方世界,無有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也就是說,遍滿十方世界的無礙的光明,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在尋找、觀看念佛的眾生,只要這個眾生在念佛,阿彌陀佛就以光明:平生保護他,臨終接引他,一直不捨離他,這就是攝取不捨。

色心功德,機法一體

  這樣豈不是阿彌陀佛在日夜尋找--「十方世界有哪一個眾生在念我啊?」在四方傾聽--「十方世界有哪一個眾生在稱我的名號啊?」所以,「專稱彌陀佛名」的人,日夜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

  同時,這句名號,既然不離阿彌陀佛的本身、阿彌陀佛的生命、阿彌陀佛的全部功德,而我們念這句名號,豈不是阿彌陀佛的生命、功德都在我們的心中!

  所以,一個念佛人,一方面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當中;同時,阿彌陀佛生命在這個念佛人的心中,這個就是「色心功德,機法一體」的道理。「色」就是指身體,「心」是指內心,「功德」是指阿彌陀佛的功德、功能。念佛人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和念佛人是色心功德交融為一體的。

  能夠瞭解這個道理的話,就會信心歡喜而純一不雜地專稱彌陀佛名,除了念佛以外,不會再去學其他法門。

三誓偈:

第一誓

  我建超世願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第二誓

  我於無量覺 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 誓不成等覺

第三誓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 誓不成等覺

標籤: 第十八願講話, 慧淨法師, 第十八願傳承解, 淨宗法師, 法藏, 他受用身, 實相身, 為物身, 三誓偈, 重誓偈